2025年7月18日上午10时,在西部金融创新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组织生活馆,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李小平为“头雁强基”计划联合培养学员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释义、偏差、取向:关于我国经济富有韧性的思考》专题讲座。本次活动作为东部新区村干部学历提升开学典礼后的“开学第一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乡村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其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学员学习热情高涨。
立足多维透视,阐释中国经济“稳”与“进”
讲座伊始,李小平教授立足多维视角,阐释了中国经济当前“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总体态势及其“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显著优势、强大韧性与巨大潜力。他科学解析了“经济韧性”的内涵,强调其是经济体应对外部冲击时展现的恢复力、适应力与创新力,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韧性的关键支撑,包括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庞大的内需市场潜力、灵活高效的政策调控、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的社会治理。最后,李教授深入剖析了对经济韧性认知存在的三大误区——“免疫论”“静态优势论”和“孤立解释论”,警示需警惕片面理解。他据此提出强化韧性的关键路径:深刻认识韧性的相对性与动态性,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解决深层矛盾,并重点在提振消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尤其民营企业)、升级产业体系和优化财政支出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巩固提升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
赋能乡村头雁,激发振兴新动能
讲座接近尾声,现场学员反响热烈。一位来自基层的村支书表示:“李院长的授课既有国家经济大局的深度,又紧密联系基层实际。特别是关于内需潜力和产业韧性的分析,为我们思考如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激活本地市场提供了全新视角。这堂‘开学第一课’内容扎实,启发性强!”李小平教授在总结中寄语学员:“深刻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韧性逻辑,是新时代乡村干部把握发展大势、科学谋划本地振兴路径的知识基石。希望大家将今日所学,转化为带领乡亲们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干本领。”
本次专题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头雁强基”学员提供了权威前沿的经济形势解读和理论武装,深化了他们对国家发展大势与自身使命担当的认识,也为后续系统化教学培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扎根地方、服务社会的高校,吉利学院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作为重要使命。未来,学校将持续发挥相关学科优势,整合优质师资力量,深化政校协同,精心设计系列课程与实践活动,致力于将“头雁强基”计划打造成为赋能乡村治理骨干、培育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吉利学院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摄影:袁媛 撰稿: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