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头雁振翅龙泉湖,泥土芬芳中的求知路 ——“三维联动”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发布时间:
2025-07-29
来源:
继续教育学院
阅读人数:

夏日的三岔湖畔,书声与稻浪交织。晨雾未散,福田街道学堂湾村的田埂已踩出两行泥印。党总支书记鄢静攥着褪色笔记本疾行,扉页上那张“为人民办实事”的锦旗照片被风掀起一角——三年前她背着受伤老人冲进医院的场景犹在眼前。此刻,她的目光紧锁在新的手写笔记上:“集体经济股权设计”“智能灌溉系统成本测算”。三十里外,丹景街道的李敏刚调解完老旧小区飞线充电纠纷,工具包里的充电桩图纸还沾着墙灰;贾家街道的谢志勇在川渝文化广场摸过新修的石凳,兜里揣着居民递来的“院落改造建议条”……当以鄢静等为代表的东部新区50名村干部踏着露水汇集到龙泉湖畔时,怀中的泥土气与纸墨香悄然交融。

7月18日上午,由成都东部新区与吉利学院联合举办的“头雁强基”计划联合培养开学典礼在西部金融创新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行。50名村干部齐聚一堂,庄严宣誓“提升本领,服务乡亲”,共同开启学历能力双提升新征程。这铿锵誓言背后,是东部新区与吉利学院依托“政-校-村”三维联动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能的生动实践。成都东部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邓词、吉利学院副校长刘召出席典礼并致辞。


三维联动:破解乡村人才困局的创新实践

“这不是普通的学历教育,而是锻造乡村振兴头雁队伍的淬火工程!”成都东部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邓词在启动仪式上深刻阐述了该计划的战略意义。她指出,“头雁强基”计划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推动城乡融合的有效路径及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典范,旨在解决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学历结构不优、能力不足的短板。邓词要求锚定目标,通过“精准滴灌”的定制课程体系、“实战练兵”的项目实践机制及深化校地合作组建“乡村振兴智囊团”,全力打造育人标杆。她强调必须从严管理,学员要珍惜机遇争做学用结合表率,各镇街要加强保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组织部门将建立动态考核与淘汰机制,确保培养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能担大任的“领头雁”,为实现村社干部队伍学历能力双提升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吉利教育赋能: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吉利学院副校长刘召以“转化、破圈、扎根”三个关键词寄语学员:“要将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能量转化理念融入学习,让实验室智慧在田间地头结果。”他强调,吉利学院作为以数字化为引领、聚焦汽车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将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优势,通过“政-校-村”三维联动机制,为学员提供系统化的“学历+能力”双提升课程。他勉励学员:一是“转化”,要将理论知识与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为解决乡村发展瓶颈的创新方案与行动;二是“破圈”,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实现跨学科知识与乡村实践的创造性融合;三是“扎根”,要将所学所创深深融入服务群众的基层沃土,在治理优化、产业培育、风貌提升中见实效,共同书写“高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基层”的时代答卷。

现场传真:从田埂到课堂的誓言

学员代表、福田街道学堂湾村党总支书记鄢静郑重表态。她感谢新区党群工作部与吉利学院在关键发展期精心组织培训,并承诺全体学员将以最高标准投入学习:秉持“归零心态”潜心研学,深学理论武装头脑、对标先进、聚焦问题,筑牢理论基础;恪守“钢铁纪律”砺身正行,严守规章、专注学习、深化交流,弘扬优良学风;保持“赶考姿态”转化成果,践行初心解决群众难题,激发“头雁效应”锻造队伍,当好“施工队长”,将所学精准转化为服务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干本领。鄢静坦言,此次计划是宝贵的知识“充电”与党性“淬炼”机会,学员们将以此为起点,以更高标准、更实作风、更强担当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开学典礼高潮环节,鄢静带领全体学员庄严宣誓:“我志愿珍惜学习机遇……为乡村振兴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铿锵誓言展现了投身乡村建设的坚定决心。

宣誓结束后,全体学员旋即迎来“头雁强基”计划的开学第一课。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李小平以《释义、偏差、取向:关于我国经济富有韧性的思考》为题授课。他从国家宏观经济韧性切入,深入剖析当前形势、认识偏差与发展取向,引导学员站在国家全局高度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长效赋能与责任担当:产教融合的生动答卷

“高校赋能乡村,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双向奔赴。”吉利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曾毅在典礼现场表示,“头雁强基”计划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依托吉利学院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经管艺体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吉利控股集团的产业资源,继续教育学院紧密结合新区基层干部学历提升与能力重塑的迫切需求,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通过“政-校-村”三维联动,创新实施个性化考前辅导、菜单式课程教学(聚焦党建、治理、产业振兴)、示范点现场研学及“乡村振兴智囊团”持续赋能等机制,旨在实现“学历+能力”双提升目标,推动高校智力资源精准滴灌乡村沃土,助力“头雁”队伍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引领发展的强劲动能,最终达成“培养一人、带动一村、辐射一片”的共赢局面。

这正是吉利学院“地方型、应用型、行业性”办学定位的生动写照。学院立足成都东部新区发展实际,精准对接区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对高素质“头雁”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工学优势学科和吉利控股集团产业资源禀赋,量身打造“党建+乡村振兴”“党建+基层治理”等实战导向鲜明的课程体系,将课堂延伸至光荣村、学堂湾村等示范点位;深度融合汽车产业链、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特色领域知识赋能,并依托“乡村振兴智囊团”构建长效帮扶机制,着力贯通“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切实将高校的智力势能转化为驱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振兴启航:头雁振翼引领群雁飞

随着开学典礼圆满落幕,首批学员已投入紧张学习。这场发生在龙泉湖畔的教育实践,核心在于“转化”: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治理新策,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产业动能,将高校担当深度融入乡土发展。作为扎根东部新区的应用型高校,吉利学院将持续深化“政-校-村”三维联动机制,依托数字化、智能化及产业资源优势,精准赋能基层治理、激活乡村产业、提升人才素养。当“头雁”振翅领航,“群雁”齐飞共舞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场发生在三岔湖畔的教育实践,既是高校智慧浸润乡土的生动诠释,更是“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的时代答卷。我们坚信,更多“带泥土气”的实践成果将写满希望田野,“头雁效应”必将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共同谱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篇章,这正是吉利学院矢志不渝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与价值追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情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1 16:52:38